簡介
天花在人類的每個時代均扮演重要角色,沒有一種疾病這麼令人害怕,也沒有一種疾病有能力殺死成萬上億人,原本天花疫苗的研發,看似人類對於天花有所防衛抵抗,但在1947年,兩個天花病患在紐約被發現後,一切改觀。所有過去關於天花的夢魘重新回到大眾間,而科學家和病理學家們必須徹底除去這項人類的心頭大患,目標是:零。
本書特色:
人類防疫戰爭中最偉大的成就──根除「天花」!一個扣人心弦、鼓舞人心的偉大故事!
章節
- 各界推薦(p.i)
- 作者中文版序──驀然回首(p.iii)
- 前言(普雷斯頓)(p.vii)
- 作者序(p.xvii)
- 譯者序──化作春泥更護花(p.xxix)
- 第一章 疾病、病毒、歷史(p.1)
- 最古老與可怕的瘟疫(p.2)
- 天花的個案(p.3)
- 天花病毒(p.5)
- 古代的天花(p.7)
- 天花開始蔓延(p.9)
- 天花與美洲移民(p.10)
- 早期防範之道(p.13)
- 金納醫生的疫苗(p.16)
- 需要更好的疫苗(p.20)
- 另一形式的天花(p.23)
- 天花漸失優勢(p.24)
- 第二章 全球決定根除天花(p.27)
- 根除故事之始(p.28)
- 1953 年:提議全球根除計畫,但被否決(p.30)
- 1958 年:蘇聯提出新計畫(p.31)
- 不可能的任務嗎?(p.32)
- 美國傳染病中心開始忙碌(p.35)
- 美國願支持西非計畫──驚人的發展(p.38)
-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單挑 1966 年世界衛生大會(p.42)
- 第三章 創建全球計畫(p.47)
- 剛起步的計畫(p.48)
- 國家、封地、官僚制度(p.52)
- 開始計畫的預算(p.54)
- 有多少天花個案?(p.55)
- 執行簡易、兩招策略的實況(p.56)
- 可用的疫苗──顯然可解的事,其實不然(p.60)
- 打疫苗的技巧:一定有更佳方式(p.61)
- 溝通──衝突與爭議(p.62)
- 外交的挑戰──冷戰與其它難題(p.67)
- 又有困難──獲得適任職員(p.69)
- 轉型的結果(p.70)
- 第四章 從何著手?巴西與印尼兩國的故事(p.73)
- 歷經艱辛(p.76)
- 巴西的計畫──令人遺憾的歷程(p.76)
- 印尼──以少量資源完成輝煌成果(p.83)
- 認證「是否根除」──傾力達成(p.91)
- 第五章 非洲──可怕與複雜的挑戰(p.95)
- 西非早期的開始(p.98)
- 天花自非洲的兩個最大國家根除(p.105)
- 東非──大量打疫苗的成果(p.114)
- 南非洲(p.116)
- 在非洲學到的教訓(p.120)
- 第六章 印度與尼泊爾──天花流行病的自然居所(p.121)
- 創建雄心勃勃的國家計畫──1962 年(p.123)
- 幾乎解體的計畫──1967~1969 年(p.124)
- 計畫復活──1970 年(p.126)
- 沒想到在西孟加拉發生大災難: 東巴基斯坦來的難民──1971 年(p.128)
- 「最後階段」:目標零個案, 但卻是妄想的樂觀──1972 年(p.130)
- 最終的策略──1973 年(p.133)
- 最黑暗的日子──1974 年 1~6 月(p.140)
- 夏季計畫──1974 年(p.143)
- 第七章 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──「重型天花」的最後頑強據點(p.149)
- 阿富汗(p.151)
- 巴基斯坦(1971 年 12 月前的西巴基斯坦省)(p.157)
- 孟加拉:「重型天花」的末路(p.159)
- 最後的災難──1975 年(p.170)
- 第八章 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──最後兩國(p.173)
- 衣索比亞(p.176)
- 索馬利亞:實在不該發生的流行病(p.189)
- 最後的個案(p.197)
- 第九章 天花──根除之後(p.199)
- 根除──意思為何?如何定義?(p.201)
- 監視與搜尋(p.202)
- 國際委員會(p.204)
- 天花根除的全球認證(p.205)
- 1980 年的世界衛生大會(p.208)
- 根除之後(p.210)
- 銷毀或保留剩餘的天花病毒(p.216)
- 第十章 天花當生物戰劑(p.225)
- 生物戰──新興的威脅(p.227)
- 缺乏準備的美國被威脅喚醒(p.232)
- 民間生物防禦研究中心(p.237)
- 「黑暗冬天」演習(p.238)
- 新的挑戰──九一一之後(p.240)
- 如何應付天花流行(p.241)
- 公共衛生緊急備援辦公室(p.243)
- 大家都打疫苗!(p.245)
- 國際上的天花情況(p.249)
- 第十一章 根除天花的教訓與後果(p.253)
- 根除的女妖歌聲(p.255)
- 根除天花計畫的後果(p.256)
- 啟動擴充免疫計畫(p.258)
- 公共衛生的新視界(p.261)
- 致謝(p.263)
- 文獻(p.265)
作者簡介
韓德森 (D. A. Henderson)
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教授,也是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生物安全中心的傑出學者。之前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與教授。他曾任美國布希總統的生命科學顧問。美國為了處理恐怖攻擊,在衛生福利部創立公共衛生緊急整備辦公室,他是首位主任。曾榮獲美國總統自由獎章、美國國家科學獎、日本獎等,並受泰國國王封爵。
林基興 譯者
現為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研究員、科學月刊社理事長兼總編輯、教育部中小學自然與生活課綱小組委員、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風險評估小組主席。為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博士與台大化工系學士。曾在台大化工所兼課。著作包括《電磁恐慌》、《閱讀力》、《模糊思考》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