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本期內容簡介
編輯室報告:「文化與媒體政策」的回顧與前瞻
食品安全人人重視。近幾年來,從2011 年的塑化劑事件開始,大規模的食安問題年年出現,直到近日,新政府入主還沒滿月,關於美國豬的瘦肉精與日本輻射食品的爭論,都是鑼鼓喧天。
重視口腹的健康,人理之常,合當如此。文化與精神狀態的健康,同等重要,但在「衣食足而後知榮辱,倉廩實而後知禮義」的用語及其意涵下,身與心的需要似乎分了家,二者的滿足,儼然有了先後次序。
在特定時空下,這個次序並非全無道理,卻也不是完整的道理,表現之一,就是台灣的政治系統對於「文化與媒體政策」的重視,並沒有隨經濟增長而水漲船高。
章節
- 編輯室報告:「文化與媒體政策」的回顧與前瞻(p.i)
- 論文(p.1)
- 台灣兒少電視的回顧、現況與反思(p.1)
- 推展台灣關機運動:執行模式與未來發展(p.31)
- 「小清新」的憂傷:以陳綺貞樂迷為例(p.59)
- 讓大船轉彎:傳統雜誌發展新平台-以《天下雜誌》「獨立評論@天下」為例(p.95)
- 影像內外中國夢(p.131)
- 書評書介(p.149)
- 進步的顏色:評介《重訪灰色地帶:傳播研究史的書寫與記憶》(p.149)
- 書訊:《台灣記協年報》,年年報告了什麼?(p.159)
- 主題介紹與書評:文化與自由貿易(3)(p.163)
- 美國進出UNESCO:過程與原因(p.163)
- 「文化帝國主義」與「文化全球化」:重點是生產,不是消費(p.175)
- 2016 年文化與媒體政策倡議書(p.181)
作者簡介
雜誌簡介
《傳播文化與政治》為媒體改造學社2015年起發行之學術期刊,初期是半年刊,園地公開,任何探討傳播、文化、社會、政治經濟……等各種現象及其關係。
內容為刊登探討有關傳播、文化、社會、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及其關係之學術論著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